更好發揮上海合作組織功能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地緣政治問題突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零和博弈升溫,上海合作組織始終高舉“上海精神”旗幟,發展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區域多邊治理平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指出:“當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周年。面向未來,我們應弘揚“上海精神”,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努力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高質量發展,共建世界最大區域組織,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巨大確定性。
1.開拓多邊合作新空間
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達成24份成果文件,批準了《上合組織未來10年(2026—2035年)發展戰略》,彰顯了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共識不斷強化、合作意愿持續增強的鮮明趨勢,這是上海合作組織為未來多邊合作擘畫的發展藍圖,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成員國實現共贏發展所形成的強大合力。上海合作組織堅持走團結合作之路,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守正創新,實現互利共贏,“朋友圈”不斷擴圍,合作領域穩步拓展,市場蛋糕持續做大,推動國際合作向縱深發展,開拓多邊合作新空間。
以“上海精神”凝聚多邊合作共識。從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到2001年確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從最初6個成員國發展到2024年的10個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和14個對話伙伴,本屆峰會又決定將觀察員和對話伙伴合并為上海合作組織伙伴,給予老撾對話伙伴地位。上海合作組織“朋友圈”不斷擴大并躍居世界最大區域組織,根源在于各方對“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的認可。上海合作組織始終踐行“上海精神”,始終走互利共贏、共同繁榮之路,推動各方共商共建共享,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成員,強化合作的動力,為各方應對共同挑戰和推動共同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
以功能擴圍滿足多邊合作訴求。上海合作組織早期功能主要聚焦安全合作,設立“上海五國”機制最初就是為了解決蘇聯解體后中國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邊界問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后仍然把安全合作列為重點,聚焦打擊“三股勢力”的多邊行動。24年來,安全范疇不斷拓展,防務、執法、信息、生態、生物安全都被納入安全合作之列,上海合作組織日益成為防范各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與挑戰的戰略依托。同時,上海合作組織功能逐步向政治、外交、經貿、投資、交通等領域擴圍。本屆峰會還特別強調綠色發展、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目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超越維護安全的功能,向推動全方位合作的平臺轉變,以更好滿足成員國開展多邊合作的多樣化需求。
以務實高效增強多邊合作動力。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上海合作組織在重視提升安全水平的同時,力促各方發展取得實效,大力推動互聯互通建設,為共同發展創造條件。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建成運營,中塔公路、中吉烏鐵路建設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及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推動構建多邊合作新通道,上海合作組織區域之間及上海合作組織與外部的合作全面展開。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已經突破11萬列,發送貨值超4500億美元。近5年來,中國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額接連突破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并于2024年達512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上海合作組織日益成為地區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新增長極。
2.打造區域治理新機制
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世界最大區域組織,不僅因為成員多規模大而備受關注,而且由于多邊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讓世界感受到其強大的治理能力。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區域發展需求,上海合作組織持續致力于消弭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續加強機制建設,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上合力量”。
構建立體安全治理新機制。上海合作組織始終把安全放在突出的地位,這不僅遵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的規律,也契合地區安全形勢復雜的現實。本屆峰會成員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四個安全中心成立揭牌,分別為上海合作組織應對安全威脅與挑戰綜合中心、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中心、信息安全中心、禁毒中心,這是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的又一重大進展。例如,信息安全中心有助于成員國共享安全信息,推動成員國采取聯合行動,共同打擊犯罪活動;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中心有助于整合各國執法力量,對跨境走私、非法移民等犯罪行為開展聯合專項行動,全面提升成員國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的能力,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深化地區合作提供重要保障。
創新完善經濟合作治理機制。本屆峰會旗幟鮮明支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呼吁消除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單邊行徑,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力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以及上海合作組織與外部的經貿合作。本屆峰會還創新區域金融治理機制,明確盡快建成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并非單純進行資金供給,而是深度嵌入區域經濟治理體系,在為相關地區合作提供資金的同時,為相關合作的開展提供先進的經驗和發展理念,重塑區域經濟合作的資金流動邏輯與項目推進模式,也將為國際社會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發展提供重要金融機制。
強化“上海合作組織+”治理機制建設。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強調:“這是我們首次以‘上海合作組織+’的形式舉行峰會。好朋友、新伙伴濟濟一堂、共商大計,說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本組織理念廣受歡迎,成員國的朋友遍布天下。”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引發國際社會對“上海合作組織+”治理機制創新的廣泛關注,表明“上海合作組織+”作為開放的多邊主義平臺的作用日益增強。“上海合作組織+”是上海合作組織引領多邊主義合作的生動實踐,除了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外,伙伴國及對上海合作組織感興趣的其他國家、國際組織等,都可以在特定領域、特定話題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一起對話,尋求合作。目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同聯合國、獨聯體、東盟、阿盟等眾多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加強合作,展示出強大治理動能。
3.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
本屆峰會緊扣可持續發展年的主題主線,高度重視推動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搭建相關合作平臺,制定行動計劃,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實現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在推動交通、能源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較快發展的同時,也持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吉爾吉斯斯坦,中企參與建設的5G網絡覆蓋主要城市,互聯網普及率超過70%。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合作的數字醫療平臺實現遠程會診全覆蓋,惠及當地偏遠地區民眾。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超3.2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一半以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上海合作組織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點。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新型基礎設施合作空間很大,但各成員國之間、成員國內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的問題較為突出。本屆峰會提出推進電子商務合作,發展數字貿易基礎設施,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數字鴻溝,這將有助于筑牢釋放數字經濟效能的基礎,縮小成員國之間的新型基礎設施差距,共同推動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繁榮發展。
共建創新合作平臺。本屆峰會搭建培育發展動能的系列合作平臺,為培育新動能提供重要機制。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綠色產業合作平臺下設綠色產業合作聯盟、綠色產業合作促進中心等,凝聚綠色高質量發展共識,全方位推動成員國綠色轉型與產業合作。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臺針對成員國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與合作需求,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數據規則標準“軟聯通”、數字經濟人才“心聯通”。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科技創新合作中心將進一步加強成員國在科技領域的戰略溝通和務實協作,加強科技創新政策溝通交流,推進聯合項目遴選,不斷充實合作項目庫,在優先領域啟動創新試點項目。中國-上海合作組織高等教育合作中心、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為成員國創新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教育交流搭建重要平臺。上述平臺相互促進,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創新行動緊密聯系在一起。
共促創新發展合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強調,科技創新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解決全球性問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主張全球南方國家平等參與開放公平的國際合作,構建創新型世界經濟。從資源稟賦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地域廣袤、資源豐富,推動能源資源開發技術創新,延伸能源資源產業鏈價值鏈及構建能源資源創新生態是重要創新方向。從政策協同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不僅開展科技創新方面的經驗交流,還著力推動創新要素高效流動的政策協調,通過搭建政府、企業等多層面合作機制,促進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創新領域集聚。近年來,中國持續推動5G、人工智能、高鐵在上海合作組織相關國家部署使用,讓創新成果充分流動,凝聚各方共促創新發展的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首來路,盡管亂云飛渡,我們踐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來,世界動蕩變革,我們仍須遵循‘上海精神’,腳踏實地砥礪奮進,更好發揮組織功能。”前進道路上,上海合作組織將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陳建奇,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