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貿易談判緣何步履維艱?
特朗普政府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發(fā)起了關稅戰(zhàn),歐盟作為美國傳統(tǒng)盟友也未能幸免。3月2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包括歐洲汽車在內的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6月3日,白宮宣布將進口自歐盟的鋼鐵和鋁及其衍生制品的關稅從25%提高至50%;7月12日,特朗普威脅稱,若無法達成貿易協(xié)議,美國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征收30%關稅。
美歐貿易談判自5月16日啟動以來一直缺乏實質進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雙方的核心訴求相去甚遠。美國旨在降低對歐盟的貿易逆差,而歐盟則希望維系原本的對美貿易關系和結構。
美歐互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2024年,歐盟對美國出口額為5316億歐元,自美進口額為3334億歐元,因此,歐盟對美保持著1982億歐元的順差,且順差還呈擴大趨勢。在特朗普看來,歐盟一方面在安全問題上搭美國“便車”,另一方面還要在貿易上賺取美國的“真金白銀”。因此,特朗普把歐盟視為關稅戰(zhàn)的主要對象之一,甚至發(fā)表了“歐盟成立就是為了坑害美國”的激進言論。
美歐雙方在貿易計算方式上也存在嚴重分歧。特朗普將歐盟對美的貿易順差除以對美的出口總額,因此得出“歐盟對美關稅為39%”的結論,并依此設置了20%的“對等關稅”——后又提高至30%。但歐盟委員會表示,其對于進入歐盟市場的美國產(chǎn)品僅征收平均1%的關稅。在歐盟看來,2023年,美國對歐盟產(chǎn)品征收70億歐元關稅,而歐盟對美國商品僅征收30億歐元關稅,因此,歐盟對美國商品沒有給予不公平待遇。同時,歐盟還認為衡量兩國經(jīng)濟關系時不應僅考慮商品貿易,還要將服務貿易納入考量。美國憑借金融和數(shù)字領域的顯著優(yōu)勢,對歐盟存在巨大的服務貿易順差。這可以抵消美國對歐盟商品貿易的逆差。
此外,美歐雙方對于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認知也不同。一直以來,歐盟都比較重視發(fā)揮“規(guī)范性力量”,即背靠歐洲大市場,以立法、確立行業(yè)準則等方式塑造于己有利的制度環(huán)境,從側面保護歐洲企業(yè)的競爭力。但對于試圖搶占歐洲市場的美國企業(yè)而言,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合規(guī)成本。
在美歐貿易談判中,特朗普對歐盟依據(jù)《數(shù)字服務法》《數(shù)字市場法》處罰美國科技企業(yè)的做法尤其不滿,認為這是一種非關稅貿易壁壘,應當納入談判議程。而歐盟則認為這些法律純屬歐盟內政,“法律不容觸碰”。歐盟高官明確表示,《數(shù)字服務法》《數(shù)字市場法》和《人工智能法》對于歐盟擁有“值得信賴的技術”至關重要,安全問題不能談判。
除數(shù)字領域外,美歐在食品安全標準、環(huán)保法規(guī)、藥品和化學品等領域的管理理念和監(jiān)管力度也難以達成一致。歐盟主張預防性監(jiān)管,而美國則更傾向于風險控制式監(jiān)管。因此,美國總體認為歐盟的監(jiān)管制度過于嚴格,阻礙了美歐之間的自由貿易,形成了一種非關稅貿易壁壘。而歐盟則視這些規(guī)則為保護消費者與環(huán)境利益的重要措施,從政界到民間都不情愿在這些領域讓步。此外,美國還認為歐盟對美國商品征收的增值稅帶有歧視性,應被視為非關稅貿易壁壘。但歐盟以“對國內和進口產(chǎn)品一視同仁”為由反對將增值稅視為貿易措施。
當然,美歐貿易談判之所以步履維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歐盟尚未屈服于美國的貿易霸凌,仍在努力爭取對自身更有利的結果。目前看,歐盟作了兩手準備:既儲備了反制手段也充分保留了談判渠道。但談判仍是歐盟解決與美國關稅爭端的首要方式。為“給談判留足空間”,歐盟將反制措施的實施日期一延再延,而且每次都延至特朗普劃定的“最后期限”之后——這無異于主動將出牌機會讓給美國。從這一點來看,歐盟在對美國博弈的過程中仍處于被動局面。特朗普若充分利用歐盟的這一心態(tài),或將達成相對不利于歐盟的談判結果。(作者系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安全項目負責人呂蘊謀)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