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濫用“國家安全”概念,頻繁滋擾、盤查,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起訴中國留學生和在美研究人員的惡劣行為愈演愈烈。近期,又有一名在美國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被美執法部門無理拘押。7月28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證實了這一消息并敦促美方停止搞有罪推定和政治操弄,停止針對在美中國學生學者的政治性、歧視性執法,將美方領導人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的表態體現在行動上。
美方近些年針對中國科研人員任意執法的舉動并不罕見。這些中國學者和學生或在機場入出境時被美方扣留,或被美國海關關押在“小黑屋”長時間盤問。不久前,美司法部指控正在美高校研學的中國學者將“植物病原體”非法帶入美國。有基礎生物學常識和科研經驗的人都能清楚認識到,誤帶常見樣本這件事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真正的尖端技術或敏感樣本在兩國間被“互投”的情況,充其量只是科研管理程序的不規范。然而,美方卻將這一普通的實驗室管理問題,刻意渲染為“國家安全事件”,借此博取輿論關注,嚴重干擾中美之間的正常學術交流,刻意制造中美之間的緊張氛圍。
如此跋扈的手段,暴露出美國某些執法機構公然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干著肆意霸凌他國民眾的丑惡行徑,其特務國家與警察國家本質昭然若揭。
屢屢在學術圈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頻繁惡意執法的背后,反映出美國國內一部分群體面對中國在科技研發領域快速崛起所產生的焦慮與病態心理。他們借助對華強硬姿態自我發泄,全然不顧中美關系與世界穩定大局。從另一方面來觀察,類似事件也凸顯美國政府決策與執行層面的嚴重脫節。一個國家的國際信譽建立在自身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上,美國如今的行為已經與“負責任行為體”漸行漸遠,這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在同美國打交道時都不得不仔細掂量。
教育合作和學術交流是中美關系的關鍵紐帶,承載著兩國人民增進理解與互信的重要使命。美國作為全球學術中心,長期從對外人文交流中受益,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頂尖人才。然而,即便美國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也經不起政治操弄和歧視性執法的揮霍。這樣的行為必然會削弱美國的全球學術與教育吸引力,損害其法治聲譽,于其自身發展無益,終究是損人害己的賠本買賣。中美關系需回歸交流合作的正確軌道,摒棄政治化干擾,重建信任,以開放的學術環境推動共同進步,造福兩國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