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以內部“穩”應對外部“變”?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將中長期工作安排和當前重點工作統籌協調,充分展現中國的發展定力,以實際行動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針對下半年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中國作為超大經濟體,在外部風險挑戰增多情況下,需要主動作為,用內部的“穩”應對外部的“變”。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逆勢增長2.9%,展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也表明中國前期推出的政策是正確的。
中央強調,下半年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顯示出中國從容的氣度和很強的主動性。有利的方面是,中國的財政貨幣政策長期守住不大水漫灌的原則,有效平衡了美聯儲利率政策的不良外溢效應,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實施結構性政策的空間較大。隨著國內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擴大內需戰略與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相得益彰,共同演奏經濟高質量發展“交響曲”。中國大市場發展壯大,意味著高水平對外開放空間更大。近期,中國相繼宣布兩件大事,一是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二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即將于年內封關,這對于促進內部投資、吸引外資參與具有重大提振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內外資源、內外市場,內外貿易一體化發展已然成勢。可以說,外部任何施壓、任何挑戰,都不可能阻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
會議將應對中長期風險挑戰與近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一起來,強調“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在部署近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時,把“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和“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一起,體現了統籌城市更新、穩定房地產市場、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思路。城市更新是與房地產市場新發展模式相輔相成的,房地產市場要在滿足剛性需求的同時優化結構,原有住房的品質提升、配套提升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地方政府要規范財政運作,處理好房地產問題,同時拓展新的、可持續的財政增長點。
同時,要進一步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資本市場穩定是投資者、企業、金融機構、科技創新主體保持良好運行狀態的前提,而不單單是普通股民是否盈虧問題。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市場化融資、市場化化債就有保障,市場預期、投資預期就能夠穩起來。所以,穩定資本市場還要持續加力,主要是吸引更多長線資金、耐心資本,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增強市場的可投性。還要進一步完善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機制,支持更多創新型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會議號召“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在中國經濟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需要調動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創造性,而作為市場最活躍部分的企業家群體,對市場機會尤為敏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最強,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傳導,讓政策主動性與市場主動性同向發力,形成主動作為、大膽作為、創新作為的強大合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得更穩、更好,甚至更快。(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