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豪情萬丈。越不可越之山、渡不可渡之海,不斷突破,交出時代答卷”。思想解讀類融媒體片《攻堅——矢志強軍向一流》最后一集《務期必成》5日晚間播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之際,《攻堅》系列影片一經播出,迅速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和熱議。殲-20戰機的凌厲姿態、運-20重裝空投的高燃瞬間、東風導彈的懾人威力、數字化部隊的精準協同……這些畫面不僅展示了中國國防裝備現代化的新成就,也觸發了公眾情感的深層共鳴,在社會層面形成了強有力的精神感召。
《攻堅》系列影片共5集,包括《軍令如山》《淬鋒礪刃》《合力制勝》《勇闖新域》《務期必成》,圍繞“鑄牢政治忠誠、打好攻堅之戰”,講述全軍部隊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的生動故事,進行式反映部隊官兵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新氣象新作為。
中國人對裝備精良的威武之師始終抱有熱情和期待。《攻堅》系列影片全面呈現新時代人民軍隊昂首闊步、奮勇爭先的戰斗形象。福建艦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殲-15T艦載機高高躍起,劃破長空,中國“飛鯊”的英姿等,都讓無數網友血脈僨張。無人作戰系統和反無人系統,戰略支援力量整合各類先進裝備和技術,都為戰斗力的提升插上騰飛的翅膀。有網友不禁感嘆:“看到這么多馬賽克,我就放心了”。
這些新質戰斗力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十年磨一劍”的堅持,是無數官兵淬鋒礪刃、不懈奮斗的結果。某型導彈總師曾言:“我們這代人,就是把所有節假日都變成工作日,才換來了與世界同步的資本。”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拼搏精神,恰是專題片未直接呈現卻無處不在的強軍底色。當網友為新型裝備歡呼時,他們實際上也是在向這種隱忍堅韌的奮斗力量和自立自強的創新文化致敬。軍事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成為測量民族復興進程的特殊標尺,公眾的熱情反映的正是一種對自主創新能力的集體珍視。
這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靠著堅定的意志、不怕犧牲的精神、敢打必勝的斗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強敵和困難。在武器裝備方面,人民軍隊曾以大刀長矛、小米加步槍頑強地和裝備先進的敵人殊死搏斗。今天,隨著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與綜合國力相匹配的軍事工業水平也在不斷追趕、超越。在西方國家的持續封鎖下,中國相繼攻克了一大批高精尖技術,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有力支撐了戰斗力的大幅躍升,也讓我軍能打仗、打勝仗有了更充足的底氣。今天,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在風云變幻、沖突不斷的當今世界,成為維護世界和平、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力量,這怎能不讓國人為之自豪而心潮澎湃!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疊加,全社會對國防現代化的期待越來越高。在全球化語境下,軍事展示是一種特殊的國際對話方式。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曾說:“中國軍隊的發展策略正在形成新的國際規范。”055型驅逐艦的垂直發射系統、運-20大型運輸機的航程數據,這些“專業細節”傳遞著微妙而精確的戰略信號。《攻堅》引發的熱議,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公眾對強大國防力量及其支撐的和平與發展現實的極大認同與強烈支持。
當新型主戰坦克碾過屏幕時,觀眾感受到的不只是鋼鐵洪流的力量,更是一種文明連續性的確認——今天的中國仍如古語所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保持著對必要武備的清醒認知。公眾的討論熱情本質上是對自身參與感的確認。當人們為“中國制造”的武器裝備驕傲時,實際上也是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的自然流露。當網友為新型裝備熱血沸騰時,他們參與的不僅是一次國防教育,更是在數字時代重構集體記憶的文化實踐。這種熱情提醒我們:一個民族的脊梁不僅需要經濟繁榮的肌肉來支撐,更需要精神自信的骨髓來滋養。而適度的軍事力量展示,恰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古老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從容與定力。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接續推進的歷史過程。到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支偉大的人民軍隊不斷攻堅沖鋒的背后,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刻理解和全力支持。《攻堅》撥動的心弦共振,恰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最真實的寫照。(作者是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