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俄宣布將于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首腦會晤之后,美國與歐洲和烏克蘭領導人頻頻互動,協(xié)商有關俄烏問題的立場和政策。俄總統(tǒng)普京近日也與多國領導人通電話,通報美俄關系的最新進展,尋求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13日,美國、歐盟、北約和烏克蘭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協(xié)調美歐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和戰(zhàn)略底線。澤連斯基透露,歐美領導人就與俄方談判原則達成五項共識,包括烏方必須直接參與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若俄方不同意停火則應加強對俄制裁等。特朗普表示,打算在美俄峰會之后,再舉行與普京及澤連斯基三人會談。特朗普還稱,如果普京不同意停止俄烏沖突,將面臨“嚴重后果”。
美俄歐烏等方面的一系列外交動作和表態(tài)都顯示,在美俄阿拉斯加會晤前,各方圍繞俄烏和談條件展開的博弈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綜合來看,美俄會晤能為俄烏問題帶來的“確定性”可能有限,會晤的象征意義或大于實際意義。
首腦會晤能夠成行是美俄相互妥協(xié)的結果,美俄都希望打破俄烏問題僵局、平衡各方利益訴求,并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達成“交換”條件。對美方而言,美國政府急于借調停兌現(xiàn)承諾,彰顯外交成績。在重返白宮后,特朗普在推進“快速解決俄烏沖突”這一過程中屢屢碰壁,但其推動停火的政治考量依然未變:既想向世界展現(xiàn)外交能力,為2026年中期選舉提振共和黨支持率,減少共和黨內部在對烏問題上的分歧,抵擋民主黨以“援烏”為由的攻擊;也不排除希望借此鞏固其“交易大師”的形象,甚至沖擊諾貝爾和平獎,提升歷史地位的可能性。
而對俄方而言,推動與美對話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遭到極端制裁。雖然俄羅斯在沖突爆發(fā)后將對外經濟合作重心轉向友好國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西方直接制裁的壓力,但不久前美方威脅對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能源貿易實施“二級制裁”,直接關乎俄羅斯能源出口命脈,可能威脅其經濟與社會穩(wěn)定。加上近期美國在俄周邊部署核潛艇、在英國部署戰(zhàn)術核武器等動作,俄方或許意識到,若繼續(xù)堅持“一攬子解決俄烏問題”(要求北約停止東擴、烏克蘭中立化等)的策略,或將使自身戰(zhàn)略安全環(huán)境更加糟糕。這一轉變也可以從俄總統(tǒng)普京在美特使威特科夫8月訪俄時提出的“分步走”新方案看出端倪:第一步,以烏軍完全撤出頓涅茨克以及其他領土條件換取全面停火;第二步,停火后再與有關方面協(xié)商長期和平方案、討論“去軍事化”等敏感議題。
此外,烏克蘭和歐盟的訴求以及其影響也不容忽視。烏方和歐方的一系列表態(tài)顯示出他們對于無法完全掌控自身命運的嚴重焦慮。二者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提出俄烏和平方案,這既可以看作是“政治正確”的表態(tài),也可視作一個務實的談判策略。
第一,表達不滿是為體現(xiàn)“政治正確”。在烏克蘭和歐盟看來,美俄的初步共識與他們的談判目標差距較大。美俄繞開當事國和核心利益相關方討論烏和平問題,本身就有程序爭議,而這種“大國主導”俄烏問題解決的模式,也有悖于歐洲主張的多邊主義原則。相關表態(tài)既是對現(xiàn)實主義政治的無奈反應,也是又一次“政治正確”的立場宣示。
第二,提出自身方案是爭奪話語權的外交策略。歐盟擔心俄羅斯未來復制“俄烏模式”威脅自身安全,烏方怕失去更多領土與安全利益。于是他們提出方案、劃出“三條紅線”——停火優(yōu)先、對等的領土交換、明確的安全保障,并通過外交渠道傳遞給美俄,希望借此緩解被動局面。澤連斯基稱“不反對美俄會晤,愿在一定條件下參與三方會談”,就是希望即使上不了談判桌,也要通過外交與輿論影響會晤,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利益。
從美歐烏視頻會議的結果和特朗普的最新表態(tài)來看,歐洲和烏克蘭實際上已經對美方的決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美方采取的談判策略可能是在各方立場間“找平衡”。此前,美國政府從現(xiàn)實主義視角出發(fā),認可俄方“以實際控制線談判”的原則,甚至試圖讓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地屬俄,但引發(fā)烏歐強烈反彈。經過與烏克蘭的爭吵和與歐洲國家的外交博弈,美方實際上已經逐漸接受“凍結沖突”思路,并以此與莫斯科方面溝通。有媒體披露,此次美方同意俄方“有條件停火”的方案是通過“領土交換”讓烏方撤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以換取停火。或許在美方看來,這比2024年6月普京“要求烏方完全撤出烏東四地”的條件已有“進步”。未將“中立化”等議題與停火捆綁的條件,也符合美方“變通”后的基調,對美方而言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
領土與安全兩大議題仍然是解決俄烏問題的“攔路虎”。可以預見的是,各方在相關問題上立場差距很難縮小,圍繞俄烏問題的激烈博弈也將持續(xù)。俄烏沖突是俄羅斯與西方戰(zhàn)略博弈的產物,背后有復雜歷史經緯與現(xiàn)實矛盾,不可能靠一次會晤就能解決。美俄會晤雖為俄烏停火提供難得的“破冰”契機,但受限于雙方的價值觀差異、安全機制缺陷、地緣矛盾等,短期實現(xiàn)全面停火的難度仍很大。若美俄能夠達成俄烏停火的基本原則與路線圖,也許能為俄烏和談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但是,即便美俄能夠敲定“原則性共識”,具體執(zhí)行細節(jié)仍需俄烏直接談判。而這份模糊的“原則”要落地為真正的和平,還需各方持續(xù)努力。(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