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我隨調研團隊來到斯里蘭卡,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實地考察。我們深入科倫坡、康提、錫吉里耶、波隆納魯沃、阿努拉德普勒、亭可馬里、賈夫納、加勒等地,走訪了多個基礎設施項目,更與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中資企業、當地學者及民眾進行了交流。通過這些多維度的體驗與充分的溝通,我們對斯里蘭卡基礎設施的發展現狀有了更為具象的認知。我也由此思考:經歷債務危機后的斯里蘭卡基礎設施建設會如何推進?這個擁有多元文化與民族的國家又是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發展與穩定之間尋找平衡的?
最直觀的體驗來自路。機場高速公路緩解了科倫坡的交通擁堵情況;中央高速公路E04已開通的路段讓科倫坡與康提的距離實實在在地縮短了,極大地提升了內陸地區的交通效率??偨y迪薩納亞克8月7日在議會發表特別聲明,宣布中國進出口銀行已同意提供一筆以人民幣計價的優惠貸款,用于重啟中部高速公路米里加馬至卡達瓦塔路段的建設工作??梢?,斯里蘭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在繼續推進。
科倫坡港口高架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作為斯里蘭卡首個采用中國標準懸拼工藝的工程,它連接國家高速公路網絡與科倫坡港,這對于斯里蘭卡交通網絡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中土集團項目團隊克服了疫情和技術難題,積極推進項目,為公司在海外市場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只是,該項目的通車進度目前因政府決策而暫時停滯。
與兩年前相比,科倫坡港口城的填海造地工程取得突出進展,建設圍擋已經拆除,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進入沙灘區域。傍晚時分,突突車沿著新修的道路把游客送到海邊,這種場景讓我切實感受到項目給當地帶來的實際變化。漢班托塔港的發展勢頭同樣很亮眼,港口吞吐量、郵輪靠泊數量屢創新高。據了解,其第三期工程即將開工。
在這些清晰可見的成績背后,我也深切感受到斯里蘭卡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政治生態的不穩定往往容易導致政策連續性的缺失。更微妙的是,在大國平衡的國際政治背景下,斯里蘭卡政府的政策也受到掣肘。一些外交官和當地學者普遍注意到,斯里蘭卡新政府在對外關系上略有調整,對印度的傾向性有所增強,對與中國的合作則更加謹慎。
經濟脆弱性與資金困局也構成一大挑戰。斯里蘭卡本土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經濟高度依賴海外僑匯、旅游收入和國際援助。這種經濟結構使得國家易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無論是疫情、恐襲還是全球經濟波動,都很可能沖擊到本國基礎設施的投資。在經歷國家破產危機后,斯里蘭卡的主權融資能力明顯下降,盡管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項目仍然存在,但新增較少。
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社會裂痕也依然存在??苽惼潞图永盏任髂喜康貐^相對發達,基礎設施較好。然而,東部(亭可馬里)、北部(賈夫納)由于內戰和海嘯的破壞影響更大,基礎設施簡陋,例如亭可馬里的酒店就較少且價高。泰米爾社區的英語普及率較低,發展相對滯后。內戰留下的傷痕,例如在賈夫納隨處可見的廢墟和沿途的紀念碑,仍然深刻影響著斯里蘭卡的社會心理和投資環境。在科倫坡市區,奢華的商場如One Galle Face與大量爛尾樓和破舊民居比鄰而居,直接反映了基礎設施和服務分配的不均衡。
斯里蘭卡的基礎設施發展之路,是其國家轉型的一個縮影,它在殖民遺產、內戰傷痕、大國博弈和內生訴求之間艱難求索。中國作為斯里蘭卡重要的合作伙伴,既見證著港口城、漢班托塔港等項目的發展,也不可避免需要面對債務問題等帶來的挑戰。中國在其中的參與需要兼具戰略耐心和戰術靈活性,方能在這個充滿脆弱性的國度,共同鍛造面向未來的韌性發展紐帶。(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人文地理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