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環球時報》與外交學院聯合發布《走向命運與共:從抗戰精神到全球倡議》報告,從踐行四大全球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秩序的深刻影響,以及二戰歷史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的寶貴啟示。
八十年前,一場決定人類前途命運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且持續時間最長、付出犧牲最大,為這場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戰爭勝利,為實現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當今國際風云變幻之際,回顧八十年前的硝煙與戰火,在正本清源的過程中銘記歷史鏡鑒,珍惜當下和平,展望未來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支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絕非一場孤立的民族自衛戰,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人民就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以血肉之軀筑起了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鋼鐵長城。在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中,中國戰場牽制了日本陸軍絕大部分主力。中國人民用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巨大民族犧牲,拖住了日本法西斯侵略鐵蹄,有力支援世界各地反法西斯力量,尤其為盟軍在歐洲、太平洋戰場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
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歷史不容忘記,正義終將勝利。這是歷史給人們昭示的真理,也是我們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石。
第二,中國積極參與建立戰后國際秩序。抗戰的勝利,不僅僅意味著驅逐了侵略者,更重要的是,它為建立一個以聯合國為核心、持久和平的戰后國際秩序奠定了基礎。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主要成員積極參與了《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制定,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構建新秩序扮演了積極、重要角色。這一秩序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通過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改造,限制其再次軍事化,確保日本走上和平發展道路。
《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波茨坦公告》則重申《開羅宣言》條款必須實施。這些國際法文件,明確了日本必須遵循的原則,構成了戰后國際秩序的根本基石。中國始終是這一秩序的堅定維護者和積極參與者。
第三,弘揚正確史觀,共促和平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戰后國際格局演變,為日本歷史修正主義泛濫埋下了禍根。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日本國內否認甚至美化侵略的歷史修正主義思潮沉渣泛起,其言行屢屢挑戰國際公理正義,挑釁亞洲受害國人民,正在成為危害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負面因素。需要警惕的是,這種逆流已不局限于少數右翼政客,正逐步在政策層面發揮影響,推動挑戰二戰后建立的和平框架。
當前,國際形勢面臨深刻變革,中日關系也再次面臨改善發展的十字路口。歷史的警鐘長鳴,告訴我們和平底線必須堅守,歷史悲劇不能重演。我們不能放任歷史修正主義的逆流,挑釁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踐踏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更不能坐視這股思潮與域內外的地緣政治算計相勾連,顛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國際秩序,將地區重新推向陣營對抗和軍事沖突的深淵。
捍衛歷史真相、堅守國際公平正義,是實現本地區乃至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事業發揮重要積極作用。(作者是中國前駐日本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