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泰國下議院投票選舉新總理。自佩通坦于8月29日被憲法法院解除職務后,泰各黨派開展復雜權力博弈。9月3日,國會最大黨人民黨發表聲明稱,支持隸屬于保守陣營的第二大在野黨自豪泰黨黨首阿努廷出任總理。9月4日,執政黨為泰黨宣布提名猜格森為總理候選人。綜合觀察,新總理選前形勢可謂十分復雜,這被認為與泰國政治碎片化有關,深層原因則是泰國政治社會多元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多黨復雜權力博弈格局。
佩通坦被解職后的幾天里,由于缺乏主導型政黨,泰國面臨新總理選舉難題。泰國下議院共有500個席位,目前在任議員492個。其中人民黨占143席,是國會最大黨。其次是擁有130席的為泰黨以及69席的自豪泰黨。佩通坦被解職前,為泰黨領導的執政黨聯盟共有議員253人,是微弱多數。而新總理人選需在492個下議員中獲得至少247票才能當選。同時,人民黨席位未超過下議院總席位的30%,而其又因沒有總理候選人而無法牽頭組閣。此次要牽頭組閣的為泰黨和自豪泰黨的席位更少,更不要說其他席位更少的多個小黨。圍繞新總理人選,為泰黨、自豪泰黨展開復雜博弈,而政治碎片化使新總理產生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哪個黨的總理候選人都沒有絕對勝算。因此,最終形成了人民黨對新總理產生有決定性作用的格局,成為各方極力拉攏的對象。
為泰黨迭遭重挫,原因有三:其一,因黨首佩通坦被解除總理職務而士氣受挫。其二,來自為泰黨的看守政府總理普坦于9月2日向國王呈文請求解散國會。但泰國輿論認為,此舉實際原因或是為泰黨想阻止新總理投票進程。作為國王咨詢機構的樞密院3日將草擬諭令退回總理府辦公室,稱普坦提交解散下議院的草擬諭令未按照程序進行,看守總理是否有權解散下議院也存在爭議。其三,近日傳出為泰黨及其領導執政黨聯盟中的有些政黨與議員支持阿努廷的消息。
阿努廷已獲得人民黨有條件支持。人民黨要在此輪政治博弈中利用其左右政局的地位爭取利益最大化——施壓新總理盡快舉行大選和修憲,因為其是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政黨,越早舉行大選越有利于其在政壇格局中占據更優勢地位。泰國輿論認為,相比議席更多的為泰黨,自豪泰黨議席較少,未來或將領導弱勢政府,更有利于人民黨對其施加影響力。當前,人民黨要求自豪泰黨接受多項條件:新總理須在向國會發表施政方針后4個月內解散下議院,重新舉行大選;推動修憲;自豪泰黨不得組建多數派政府;人民黨將繼續作為反對黨、監督政府,不會有黨成員出任部長。
阿努廷已爭取到人民黨143個議員支持以及來自多個小黨的146名議員支持,因此他有望得到超過247票的多數支持。然而,一方面,新總理選舉是否再生變數,仍需要進一步觀察;另一方面,政治碎片化導致新總理產生過程跌宕起伏;黨派爭斗引起的政治不穩定、頻繁換人,也對泰國經濟、外交等領域的發展產生影響。選出新總理之后,新執政黨可能需要讓出部分權力(如修憲主導權),而人民黨堅持“不入閣、不分享政府權力”,這種“政策契約”模式目前缺乏制度保障,可能因不同政黨間的理念和利益沖突而存在破裂風險。觀察目前人民黨對阿努廷提出的條件中,有些條件的實施也存在矛盾。例如,修憲需經歷草案起草、議會審議、全民公投等流程,4個月內完成難度極大。同時自豪泰黨與人民黨在對軍隊態度方面也不一致,其他不同政黨對修憲也存在不同看法。(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