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2日,在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走向命運與共:從抗戰精神到全球倡議》報告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外交學院舉辦。該報告由環球時報社與外交學院聯合發布。
二戰的勝利開啟了戰后和平與發展的歷史進程。它以極其殘酷的、近乎毀滅人類文明的方式,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多重進步。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機制的進步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主要表現在人類社會構建了新的國際體系、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確保了這些進步能夠持續發展。
戰后確立的雅爾塔體系具有強權政治的一面,這反映了二戰后的歷史現實,但它同時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性。首先,它把和平共處原則正式納入國際關系體系,總體上制約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在產生爭端時的行為方式,也就是雙方需要用協商談判等和平手段來解決問題。其次,雅爾塔體系提倡的和平、民主、獨立原則,對戰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獨立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當然,對于它的局限性,我們都感同身受。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美蘇兩極格局。這樣的兩極格局既不對稱又不完整。說它不對稱,指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一直強于蘇東集團。說它不完整,是因為它始終沒有囊括所有國家,這一情況近來有了很大改善,大量發展中國家逐漸進入全球治理體系。
二戰期間還有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那就是當人類面臨法西斯這個共同敵人的時候,能夠摒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分歧,結成同盟,并肩戰斗。在今天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相互交織的歷史現象:一方面,世界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中繼續前行;另一方面,目前的和平又是帶有一定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不夠公平的和平,目前的發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以犧牲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不夠均衡的發展。因此,二戰后建立的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機制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為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并且一直在身體力行。中國的舉措,可以被視為積極繼承了這場戰爭的政治遺產和成功經驗,是在當代改革與建設全球治理體系、處理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偉大實踐。(作者是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