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正歷史背后潛藏軍國主義復活危險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前夕,日本一系列動向再次暴露其歷史修正主義的戰略野心。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不僅體現在篡改歷史教科書和右翼政客的激進言論上,更與其日益明顯的軍事擴張步伐相伴相隨。這些舉動給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埋下巨大隱患,值得國際社會警惕。
日本對二戰歷史的否定并非零星孤立事件,而是成體系的歷史修正工程。2025年春季,日本文部科學省通過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再次對南京大屠殺進行惡意篡改,將鐵證如山的慘案輕描淡寫為“南京事件”,并在死亡人數上制造所謂“多種說法”的模糊空間。其中對“慰安婦”制度更是用“女性從事相關從業”加以掩蓋,企圖徹底抹去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
與此同時,日本政要在重要場合刻意營造“日本受害者”敘事。首相石破茂在廣島、長崎核爆紀念日的講話中,多次朗讀原子彈受害者的短歌,突出核爆帶來的悲劇,卻絕口不提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前因后果。在8月15日“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石破茂對侵華史實只字不提,僅以“銘記悔恨與教訓”含糊帶過。這種避重就輕的所謂“反思”,實質是開脫歷史罪責。更有甚者,日本還通過外交渠道游說歐亞國家不要參加中國九三閱兵,聲稱該活動“帶有反日色彩”,企圖以此孤立中國,掩蓋自身的侵略史實。日本的這些舉動不僅暴露了其修正主義野心,更凸顯其無視歷史真相的狂妄。
實際上,中國舉辦九三閱兵并不是為了渲染仇恨,而是要向國際社會傳遞四重清晰信號:一是提醒世界銘記二戰慘痛歷史,抵制歷史修正主義,防止侵略者責任被掩蓋;二是宣示堅定維護以《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為基礎的戰后國際秩序,捍衛國際公平正義;三是通過展示現役裝備與維和部隊,彰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維和最大出兵國的大國擔當,向世界傳遞中國熱愛和平的承諾;四是提醒各國從二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堅定維護戰后成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與日本刻意歪曲歷史、掩蓋罪責形成鮮明對比。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日本修正歷史與擴軍備戰的背后,潛藏著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這一危險跡象正引發國際社會尤其是曾遭受日本侵略國家的高度警惕。二戰后,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日本系統性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甚至試圖否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正義裁決,本質上是對二戰反法西斯勝利成果的漠視,嚴重威脅地區和平穩定與戰后國際秩序根基。日本近年來一方面借外部局勢變化,主動迎合相關國家戰略需求,借機突破和平憲法限制、解禁集體自衛權、推動武器出口松綁;另一方面持續擴軍強武,推進軍事技術自主化與海外部署常態化。其一系列舉動已遠超“自衛”范疇,明顯有重走軍事擴張老路的苗頭。部分國家為短期利益對日本的所作所為采取縱容態度,實則是對歷史教訓的遺忘。若任由日本歷史修正主義發展,不僅可能使地區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更將動搖二戰后建立的和平秩序根基。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80年前,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耗盡兵力國力,最終一敗涂地。如今,日本不愿正視這一段歷史事實,嚴重傷害了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對于國際社會而言,警惕日本在“反思”面具下的歷史修正主義傾向,已是當下維護和平穩定的必要任務。唯有如此,才能維護二戰的勝利成果,才能讓和平與正義不再被褻瀆。(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魯東紅)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