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委員會通過了與歐盟-南方共同市場自貿協定文本,涵蓋7億多人口的全球最大自貿區的落地又向前推進關鍵一步,引發廣泛關注。
歐盟和南共市就自貿協定展開的談判,可以說猶如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馬拉松。1995年雙方簽署《區域性合作框架協議》,決定2005年建成跨洲自由貿易區。1998年歐盟決定啟動與南共市自貿區談判,1999年雙方正式開始磋商。2004年雙方因分歧嚴重,談判一度中止。2010年談判重啟,預期的自貿區未能如期建成。經過近20年30余輪談判,雙方于2019年簽署自貿協定備忘錄。2024年12月完成談判,雙方就建立自貿區達成協議。盡管自貿協議談判結束了,但協議文本還需完成法律審查等程序。此次歐盟委員會通過該項協定,是自貿協定落地的關鍵一步。
歐盟和南共市自貿協定談判進程緩慢,遲遲未能落地,主要卡在歐盟方面的保護主義,以及內部分歧等問題上。首先,歐盟在一些議題上要價高。雙方在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市場準入問題上一直分歧嚴重,一度導致談判中斷。2019年雙方簽署備忘錄后,歐盟繼續就環保問題施壓,要求南共市向歐盟出口的產品須符合歐盟環保要求,否則將面臨制裁。歐盟的立場遭到南共市方面批評,認為其條件“不可接受”,是為簽訂自貿協定制造障礙。其次,歐盟內部分歧致使談判進程延誤。南共市方面認為,雙方長期未能達成協議,原因是“歐洲人尚未解決其內部矛盾”。意大利、波蘭等國家擔憂協定實施對本國農業產生不利影響。法國堅持主張只有南共市國家產品遵循歐盟內部標準時,才能進入歐洲市場。而歐盟此次通過的文本,恰恰是在原協議基礎上增加了農產品保障機制等內容。
為什么現在歐盟又著急了呢?第一,從根本上說,協定能給歐盟帶來巨大利益。歐盟官員稱雙方的“協議是歐洲的勝利”,將為個人和公司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更多選擇和繁榮。有分析認為,協定一旦落地將給歐盟“創造巨大商機”,歐盟將節省數十億歐元關稅成本,6萬多家歐盟企業因關稅降低、海關程序簡化和關鍵原材料的優惠準入等而獲益。
第二,希望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能緩解美國關稅沖擊帶來的消極后果。美國的關稅戰對歐盟造成巨大打擊,歐盟希望加快實現貿易多元化,緩解華盛頓加征關稅的影響,加快與南共市自貿協定落地便成為優先選項之一。
第三,希望以自貿協定推動政治合作。在沖突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多的國際背景下,歐盟希望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能超越經貿范疇,成為一項重要政治行動。歐盟希望通過該項自貿協定強化對拉美戰略布局,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增加與美國博弈的籌碼。
作為規模龐大的自貿區,如果建成,將為南共市國家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供極大便利,有利于改善南共市及拉美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一方面,為南共市國家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提供便利。歐盟和南共市經濟貿易關系相對穩固,2023年和2024年雙邊貿易額分別為1094億和1112億歐元。根據自貿協定的規定,歐盟將減少對南共市國家肉類和谷物等產品的貿易壁壘,這為這些國家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帶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南共市和拉美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在世界大變局和大國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南共市國家資源能源豐富和大宗商品充裕的比較優勢進一步顯現。大國對資源愈發重視,使南共市國家在對外經貿合作中有了更多選擇。南共市國家如今希望借助與歐盟的自貿協定,推動對外經貿合作多元化,助力本國再工業化進程,改善在全球經濟中的外圍地位。
歐盟與南共市自貿協定,會對中拉經貿合作帶來利弊交織的局部性沖擊,只要妥善應對,就不會對中拉經貿合作產生根本性或全局性影響。首先,可能會部分影響中國對南共市國家的出口。根據協議,南共市將取消現行的對歐盟汽車征收的35%關稅,并減免對機械、化學品、服裝和紡織品等工業產品的關稅。歐盟這些產品和中國出口南共市的產品有一定同質性。歐盟出口增加,可能會擠占中國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但中國從來都不懼怕競爭,在電動汽車等行業,中方目前擁有比較大的優勢。而且,良性競爭也會促進中國企業在相關技術和服務方面提質升級。
其次,有利于加快南共市與中國開啟自貿談判。在南共市內部,烏拉圭等一直主張同中國開展自貿談判。巴西等雖同意與中國談判,但主張應首先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中方也希望能加快推進與南共市的自貿談判。1997年至2024年,中國和南共市共進行了七次對話,雙方同意繼續加強對話,不斷深化合作。筆者認為,南共市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后,有望加快與中國的自貿談判議程。(作者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