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總統納夫羅茨基將于下周首次訪問德國。據波蘭總統發言人透露,納夫羅茨基將在柏林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會晤時,提出二戰賠款問題。事實上,這位波蘭新總統已經不止一次提及這個問題。本月1日出席二戰爆發86周年紀念儀式時,納夫羅茨基表示必須最終解決德國二戰賠償問題,并且強調即便德國作出賠償,波蘭也“不會患上歷史遺忘癥”。二戰賠償以及相關歷史爭議問題再起,無疑將給波德兩國關系以及歐盟內部的大國協調帶來更多變數。
波蘭和德國圍繞二戰歷史問題的齟齬一直沒有斷過。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直至1945年,波蘭一直處在納粹占領之下。二戰期間,波蘭遭遇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也成為迄今為止華沙要求對德索賠的核心歷史依據。2022年9月,當時在波蘭執政的法律與公正黨政府發布報告,提出德國應就二戰期間侵略波蘭賠償6.2萬億茲羅提,按照當前匯率折算超過1.6萬億美元。不過,德國方面認為由于波蘭1953年放棄進一步索賠,賠款問題已經解決,柏林方面無意就此談判。波蘭現任總理、公民綱領黨領導人圖斯克今年5月宣布,波蘭將不再要求德國賠償,希望專注于保障兩國共同安全。但被認為同法律與公正黨關系密切的新總統納夫羅茨基上臺后,再次提起這個話題,并稱將會就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大聲疾呼”。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議,繼續成為兩國關系的癥結。
波蘭實行議會民主制,總理掌握實權,但總統擁有立法否決權以及外交和國防領域的代表權。而且,對于德國的不滿乃至二戰索賠等一些具體問題,在波蘭國內本來就存在一定的民意基礎。因此,波蘭新總統圍繞這個問題的表態,很可能對波德關系的未來走向產生影響。近些年來,兩國關系一直相對脆弱,圍繞雙邊以及歐盟層面的諸多問題存在分歧。比如,波蘭對于歐盟以及歐洲一體化總體持懷疑態度,至今不愿加入歐元區就是這種認知的一個表現。尤其是在政治光譜偏右的“疑歐派”政黨執政時,波蘭甚至被歐盟以及德國等一些歐洲大國視為“麻煩制造者”。而在波蘭看來,一個由德、法、意等“老歐洲”大國主導的歐盟,在機制安排上對波蘭的利益造成損害。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波蘭以及其他一些中東歐國家更是占據“道德優勢”,牢牢把握歐洲層面援烏抗俄的“政治正確”,批評法德等西歐大國對俄“綏靖”,甚至將烏克蘭危機激化和沖突的爆發歸咎于這些“老歐洲”國家及其主導下的歐盟對俄政策失敗。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中東歐或“新歐洲”大國的波蘭最近幾年加大對歐洲層面事務的參與,試圖提升自己的“話事”能力。歐洲輿論場中也曾出現有關“波蘭會否成為歐洲新引擎”的討論。在英國已然退出歐盟、俄烏沖突將歐洲拖入安全困境的背景下,法國和德國試圖加強與波蘭的協調溝通,三國去年重啟1991年設立的“魏瑪三角”磋商機制,以協調在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上的立場。在烏克蘭戰場形勢最為膠著、歐洲身陷“生存危機”的情況下,得以重啟的“魏瑪三角”一度被歐洲輿論寄予厚望,波蘭方面也表示三國在援烏問題上具有“動員整個歐洲的使命和能力”。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美國進入“特朗普2.0”時代后對于烏克蘭危機的立場發生巨大轉變,尤其是在美俄恢復直接對話并逐漸掌控有關烏克蘭危機走向的話語權后,歐盟以及英、法、德、波等主要歐洲國家難以“上桌”,歐洲內部以烏克蘭危機為抓手的大國協調漸顯動力不足。
當前,歐洲正在面臨經濟增長承壓、地緣安全不穩以及跨大西洋關系劇烈變化等復雜交織的挑戰。法國國內政治危機延續,或多或少將會外溢到外交層面,至少短時間內,法國試圖展現的領導力將會受挫;剛剛走出上一輪“政治震蕩”的德國面臨重振經濟、彌合國內政治分歧等重要任務,在“領導歐洲”方向上能夠付出多大精力以及取得何種效果尚且難料?!胺ǖ螺S心”難以重拾昔日角色,“魏瑪三角”因為法德波三國各自以及雙邊層面的問題難以發揮更關鍵的作用,雖已“脫歐”但近期加入歐洲大國隊列加強對美斡旋的英國是否能夠保持“興趣”還未可知,歐洲領導力缺失的問題依然沒有清晰答案。(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