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貿會:不止“黑科技”,更引領數智經濟新潮流
9月10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開幕。今年服貿會更加突出科技賦能、更加注重首發首展,共有113家企業發布198項新產品、新成果,眾多服務貿易最新技術及應用集中亮相。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當下,中國數智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趨勢,這些新成果首發亮相,引起全球高度關注。這不僅是一場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國推動全球服務貿易合作與創新的重要窗口。
服務貿易標準加速升級,開放新標桿彰顯制度自信
從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足5000億美元,到2024年邁上萬億美元臺階,再到知識密集型服務占比超過四成,服貿會已成為全球共享機遇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服貿會,體現出制度創新對科技企業發展的巨大牽引力。北京在全國首創的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試點落地、外資企業全程網辦的高效審批機制,使服務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5年來,北京實際使用外資達661.8億美元,其中九成以上投向服務業。制度創新和政策紅利疊加,讓北京從“試驗田”成長為服務貿易開放的“樣板間”,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經驗。
今年服貿會還有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全球貿易的數字規則創新。商務部發布的《支持北京市率先試行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協定〉工作方案》標志著中國率先將全球數字貿易規則落地實踐,展現出中國推動全球經貿治理體系改革的積極作為。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這種“規則先行”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更是中國以高標準開放塑造新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
科技服務觸達生活細節,數智創新改變未來圖景
科技創新是本屆服貿會的鮮明底色。從人工智能到光量子計算機,從3D打印醫療器械到智慧物流方案,科技創新正在全方位融入服務貿易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在醫藥健康領域,AI技術成為新藥研發的“加速器”。阿斯利康中國研發中心利用大數據和AI算法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周期。在航空產業鏈中,空客北京24小時緊急支援中心不僅服務中國2000多架飛機,還輻射國際市場,推動中國邁向全球最大航空服務市場。與此同時,數字化浪潮助力服務模式全面創新。據德勤中國的相關報道,AI在咨詢行業初級分析任務中的占比已從2023年的35%躍升至67%。這一趨勢不僅提高了企業運作效率,更預示著人工智能正在從“輔助工具”走向“執行中樞”,為企業競爭力帶來革命性提升。
服貿會現場的沉浸式體驗讓觀眾直觀感受未來生活圖景。數字人講解、智慧醫療演示、綠色創新場景等等,這些科技成果的亮相,不僅是中國創新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讓科技走入百姓生活的生動實踐。
中國方案惠及全球,開放合作構筑共贏格局
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供應鏈重構的挑戰,中國始終堅持以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本屆服貿會上,近50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線下參展,覆蓋26個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國際化率超過20%,跨國企業用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高通的驍龍數字底盤已支持超過210款中國汽車品牌車型,理想、小鵬等汽車企業已基于高通平臺發布車端大模型功能。沃爾瑪、阿斯利康等國際巨頭也不斷在中國投資研發中心。
這些合作不僅推動中國產業升級,也為跨國企業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詮釋著互利共贏的深層邏輯。更重要的是,中國積極為全球服務貿易提供公共產品和治理經驗。中國商務部與聯合國貿發會議編制了用于指導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數據和政策指南,在今年的服貿會上首次發布。
此外,北京正積極試點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國際人才流動,這些制度創新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中國智慧”。在當前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中國不僅是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市場,更是創新解決方案的策源地。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到跨境政策優化,從科技成果應用到參與規則制定,中國方案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與發展的穩定力量。
總體而言,2025年服貿會不僅是展示科技創新和服務貿易發展成就的窗口,更是中國高水平開放的縮影。它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不僅是市場開放,更是規則創新、標準提升和價值共創的綜合體系。隨著服務貿易標準不斷升級、科技創新不斷深化、國際合作不斷拓展,中國正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引領數智經濟的新潮流。(作者系中關村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劉玉書)
編審:唐華 申罡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