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14日報道,有意參加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小泉進次郎、小林鷹之、茂木敏充、高市早苗和林芳正已經開始為即將到來的選舉做準備。繼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大敗之后,黨內要求現任首相石破茂辭職、重新舉行總裁選舉的呼聲高漲,盡管石破茂的支持率一度上升,但他依然不得不宣布辭職。石破茂辭職表面上是因為需要為自民黨在7月參議院選舉中的慘敗負責,然而事情并非這么簡單。日本的政治文化和運作模式,已然頻頻導致內閣呈現“短命”的特點。
首先,權力輪轉過于頻繁。日本的政治文化有“輪流坐莊”的特點。日本的議院內閣制,眾議院議員的任期是4年,內閣成員的任期也是4年,但是自民黨的總裁任期是3年,所以事實上首相每3年就將面臨改選。加上憲法規定首相有隨時解散國會的權力,自民黨黨章規定總裁選舉也可以提前舉行。這種選舉機制與派閥政治相結合,導致了日本領導人的頻繁更迭。
其次,日本“人脈政治”引發的恩怨難了。石破內閣所受的挑戰起源于安倍內閣,安倍政權也稱“安麻政權”,是前首相安倍晉三與麻生太郎的政治聯盟,石破茂則是“反安麻”的代表。石破茂曾因“森友學園”丑聞激烈批評安倍晉三,也曾在2009年迫使麻生太郎承擔參議院選舉失敗責任辭職。安倍的親信萩生田光一等人和麻生太郎都不希望石破茂長期執政,他們以眾議院選舉、東京都議會選舉和參議院選舉的三次失敗為借口,要求石破茂引咎辭職。盡管自民黨在選舉中的失敗主要源于原安倍派的“黑金”丑聞,表面上看似與石破茂無關,但是原安倍派和麻生派系對石破茂的敵意早已無關事實本身。此次針對石破茂內閣的“倒閣”運動從他去年上臺時就已經開始。
再次,不同派系政治理念的對立日益激化。這次推動石破茂辭職的自民黨原安倍派集團,被視為黨內“黑金”政治和“右派”的大本營,他們與石破茂向來不對付。日本最大的極端民族主義、極右派游說團體“日本會議”就曾公開表示,不允許自民黨“左”傾,應該回歸保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民黨“右派”“逼宮”成功,但是“黑金”丑聞等事件卻反映了自民黨“右派”的衰落。去年的眾議院選舉和今年的參議院選舉,除了“黑金”議員多數落選之外,不少偏激的“右派”候選人也最終落選,如佐藤正久、北村經夫、衛藤晟一等。
最后,派閥政治的復活表現明顯。自民黨的派閥政治被認為是腐敗的溫床,雖然除了麻生派之外其他派閥都受“黑金”丑聞影響而解散,但是今年的參議院選舉之后,石破茂被當成替罪羊,麻生、茂木等大佬多次聚會,與原安倍派的行動相互呼應,策劃“倒閣”,石破茂在黨內處于孤立狀態。黨內贊成提前舉行總裁選舉的成員已超半數,若石破茂不自愿辭職,將被事實上罷免。如果他行使首相特權解散國會,則自民黨將面臨分裂局面。可見,石破茂事實上遭到了原安倍派、麻生派、原岸田派、原茂木派和“菅義偉集團”的包圍或拋棄,而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又得不到輿論支持,認為這是把自民黨“家事”擴展到選民,最終導致他陷入絕境。
可以說,石破茂自上臺以來一直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在內,黨內派系爭斗激烈,反對派系不斷“逼宮”;在外,日本面臨來自美國的關稅大棒,協商多次后仍無法擺脫被其霸凌的命運。石破茂下臺后,自民黨內將進入新一輪的權力洗牌,但自民黨仍然無法挽回頹勢,衰落的趨勢也將持續。同時,自民黨作為少數執政黨的局面,以及各個在野黨難以整合的局面一樣很難發生太大變化,日本政治整體上仍將繼續處于“碎片化”的狀態。伴隨這種“碎片化”政治的后果之一,就是日本“短命”內閣可能再次出現。(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