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韓國外長趙顯將于17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這是趙顯就任后首次訪華,也是兩國自韓國新政府成立后首次舉行雙邊外長會。此次訪問時間節點特殊,也承載著各方期待。我們希望趙顯此訪能為中韓關系進一步改善發展創造條件。
近期,兩國間接連涌現一些積極因素。韓國政府宣布將于本月底起對中國團體游客實施免簽入境政策。在首爾的樂天免稅店等大型商場,中文標語重新變得醒目,工作人員正為迎接中國游客的到來做著精心準備。這一幕,讓人回想起中韓人員往來高峰時期的繁榮景象。更令人動容的是,近期因救助中國漁民殉職的韓國仁川海警署警長李宰碩,得到了中韓兩國官方與民間一致的哀悼和敬意,更加說明中韓作為搬不走的鄰居,兩國人民有著天然的友好情感。
韓國外長此次“不拘泥于慣例”率先訪華,則從政治層面體現了韓方改善和發展對華關系的主動意愿。美國近期在關稅與投資分配等問題上對韓國施壓,使韓國進一步認識到平衡外交的重要性。在外界看來,趙顯訪華凸顯了務實考慮:一是通過高層溝通穩定中韓關系,為可能出現的美韓經貿摩擦尋找緩沖;二是釋放積極信號,推動中韓合作在新領域開花結果;三是為即將到來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預作鋪墊。
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為中韓兩國提供了在區域乃至全球層面深化合作、共促繁榮的廣闊舞臺。面對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的挑戰,中韓作為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支持者和受益者,雙方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共同倡導開放包容的地區合作精神,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反對保護主義和“脫鉤斷鏈”,為地區經濟發展貢獻正能量。
自1992年建交以來,中韓雙邊關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兩國已形成高度互補的經濟結構,中國連續多年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韓國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和投資伙伴之一。一致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根基,成為穩定兩國關系基本面的“壓艙石”。盡管國際風云變幻,兩國關系也曾面臨一些挑戰和干擾,但互利共贏的本質沒有變,地緣相近、文緣相通的客觀條件沒有變,人民對友好交往的渴望沒有變。這是雙方應對一切不確定性最堅實的底氣。
當前,中韓關系正處在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推動雙邊關系行穩致遠,再上新臺階,關鍵在于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雙方需以戰略眼光和長遠視角看待和發展雙邊關系,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尤其是,應共同致力于排除外部干擾。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區格局中的外部因素有時會成為影響中韓關系的變量。越是如此,雙方越應保持定力,聚焦兩國人民的根本福祉和地區的整體利益,避免被第三方因素綁架或帶入歧途。獨立自主地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外交決策,是中韓作為成熟負責任國家應有的擔當。
一段時間以來,一股由韓國極右翼勢力煽動的極端反華逆流,正嚴重侵蝕著兩國友好的民意基礎。韓國總統李在明日前公開批評反華集會活動,首爾警方也依法對明洞反華集會采取了限制措施。我們希望韓國政府能夠繼續采取實際行動,切實保護在韓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積極引導樹立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韓國主流輿論更有責任向民眾講清楚,中韓友好相處、合作共贏是建交33年來的主流,中國的發展對韓國是機遇而非威脅,用事實和真相來壓縮極端言論的生存空間。
韓國外長此次訪華,是一個重要契機。期待雙方能深入溝通,增進理解,積累互信,聚焦合作,妥善處理分歧,為下一步更高層級的互動營造良好氛圍。中韓是搬不走的鄰居,更是攜手共贏的伙伴。期待雙方以最近的良性互動為契機,推動兩國關系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