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為橋,讓文明之花全球盛放
光影榮光,聯動世界。9月13日晚,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星光與燈光交相輝映,第二屆金熊貓獎在此舉行頒獎盛典。這場植根中國、面向世界的影視盛會背后,是126個國家和地區的5343部作品匯聚,是73.2%海外參評率的開放姿態,更是中國以影視為媒、以大熊貓為文化符號,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的生動實踐。在這里,成都不再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更成了文明交流的舞臺,讓多元文明之花在全球各個角落熱烈綻放。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獎項的分量,從來不在獎杯的重量,而在文明對話的廣度。當挪威的作品《新荒野》獲得最佳紀錄片獎,當馬來西亞演員陳澤耀憑《富都青年》斬獲最佳男配角,當土耳其導演錫蘭的作品與中國影片同臺競技,金熊貓獎的舞臺已超越競技場范疇,更是不同文明通過光影形成深度共鳴,讓全球人民能夠在金熊貓獎的平臺上找到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生命的尊重、對時代的思考這一共識,這也正是金熊貓獎的價值旨歸。于此而言,全球文明對話無需刻意討好,只需以真誠的藝術語言,就能抵達人心深處。
以光影為橋,更易溝通世界。金熊貓獎啟動“金熊貓全球影像合作計劃”,這不是簡單的項目對接,而是從創意孵化到后期制作的全鏈條協作。在光影交織的畫卷中,中國導演與國外攝影師共同聚焦“一帶一路”上的平凡故事,東方視角讓世界看見真實中國,如此,影像便有了跨越文明的力量。這種合作模式,打破了“你拍你的、我拍我的”的隔閡,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成為合伙人,在共同創作中理解彼此的文化邏輯。正如成都影視產業的破圈出海,不是單一作品的海外發行,而是帶著巴蜀文化基因的影視生態與全球接軌。從劇本創作引入國際視角,到后期制作整合全球資源,這種開放共生的理念,讓光影橋梁從舞臺延伸到創作的每一個環節,鋪設起作品出海快車道,為文明交流開辟出更廣闊的空間。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當國外影視人在成都體驗川劇變臉的精妙,當青城山的云霧、錦里的煙火氣引發海外觀眾的好奇,無不在說明,本土文化中那些具象的符號、細膩的情感、獨特的價值觀,恰恰是跨越文明壁壘的鑰匙,成為國際交流密碼。如金熊貓獎的智慧,在于不做文化的搬運工,而是做文化的轉譯者。它將中國故事以全球觀眾能理解的影像語言呈現,也將國外故事中蘊含的普世價值與中國文化找到共鳴點。這種“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定位,讓金熊貓獎在眾多國際影視節中脫穎而出。它既有中國文化的底氣,又有包容世界的胸懷,讓文明之花在本土沃土的浸潤下,向世界講述更多好故事、呈現更多好作品,綻放出能被全球看見的光彩。
共赴山海,光影為橋。真正的國際交流,不是文化的單向輸出,而是文明的雙向奔赴;真正的光影橋梁,不僅能讓優秀作品走遍世界,更能讓不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滋養、共同成長。當越來越多的影視人因金熊貓獎而相遇,當越來越多的光影故事因這場盛會跨越山海,我們相信,光影將成為連接世界的永恒紐帶,讓文明之花在全球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唐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