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山體滑坡0傷亡:了解群眾安全轉移背后的故事
8月4日13時許,惠州惠東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區百爵山后山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泥土裹挾石塊傾瀉而下。而就在事故發生的一個小時前,10名群眾全員安全轉移。
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區的防汛巡查人員與時間賽跑,用敏銳的預判、果斷的行動,上演了一場溫暖而有力的生命守護。
5日晚,記者驅車百公里,來到山體滑坡現場,向巡查人員、被救群眾了解背后的故事。
記者直擊現場:山體滑坡豁口觸目驚心
5日晚,記者驅車百公里,來到惠東百爵山后山山體滑坡現場。距離滑坡地約三百米,記者便看到“前方山體隱患,禁止通行”的警戒設施,重重警戒線將危險區域與外界隔離。
在百丘田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陳捷文的帶領下,記者順著警戒線內的道路往里走,路面上,水流沖刷的痕跡清晰可見,隨處可見積水。
再往前,山體滑坡的核心區域驟然映入眼簾,塌方景象觸目驚心——原本完整的山體裂開巨大的豁口,泥土、石塊與斷裂的草木混雜在一起,從高處傾瀉而下,在山底堆起厚厚的狼藉。抬頭望去,目測滑坡的頂端離山底足有二十米高。
滑坡現場
4日10時:冒雨發現隱患,6人提前撤離
“太驚險了!”回憶起這場事故,陳捷文仍心有余悸。連日來,暴雨籠罩著惠東。8月3日1時40分,惠東縣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平山街道組織應急隊伍對重點區域實施24小時不間斷拉網式排查。
8月4日10時多,百丘田社區紅星村民小組組長朱運生與兩名工作人員巡查到百爵山后山時,眼前景象讓他們心頭一緊:地面赫然出現兩個60-70厘米下陷的洞口,洞內隱約傳出水流裹挾著石塊發出的轟隆隆的聲音。抬頭望去,坡上的泥土簌簌脫落。
“山水太急了,可能要滑坡!”在場幾人異口同聲,當即兵分兩路:一組馬上將險情上報鎮三防指揮部,迅速摸排群眾;一組設置危險區域警戒線,進行道路封鎖。
平山街道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統籌調度應急搶險隊伍、消防救援力量奔赴現場,逐戶耐心勸導周邊居民撤離。
不到20分鐘,正在核心區域內辦公的6名群眾被有序護送到安全地帶。同時,橙紅色的警戒線在雨中拉起,“前方山體隱患,禁止通行” 的警示牌穩穩立在路口,像道堅實的屏障。
4日12時:洪水阻路,橡皮艇轉移4名被困人員
暴雨持續,巡查人員的腳步未停。12時許,巡查人員在距后山僅百余米的一棟辦公樓二樓發現了4名被困人員,他們由于河水暴漲,路被淹,一時出不來。
危急時刻,消防人員帶著橡皮艇趕到現場。僅10分鐘后,他們繞過山體滑坡隱患地帶,用橡皮艇載著4被困人員,安全轉移。
4日13時:山體滑坡,轉移及時“零傷亡”
就在全部人員轉移一小時后,13時左右,隨著“轟隆隆”巨響,后山突發大面積山體滑坡,大量泥在山水的夾帶下傾流而下。
“滑坡那一瞬間,腳下還有震感。”回憶起救援場景,被安全轉移出來的蒲柏臣說,“幸虧救援人員發現及時、預判準確,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活了一輩子,沒見過這么大的山水。”今年63歲的朱運生說,自己在這片社區生活了一輩子,從來都沒見過這么大的山水并在很短時間內出現河水暴漲。
所幸,由于轉移及時、管控嚴密,最終實現人員“零傷亡”。災后,平山街道應急搶險隊持續駐守監測地質狀況,嚴防私自折返,筑牢雙重安全防線。
文|記者 李海嬋 楊錦強 潘小笛
視頻剪輯|梁嵐 麥宇恒
圖|通訊員 惠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