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與暴雨洪水搏斗的生死營救——記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黨支部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與暴雨洪水搏斗的生死營救——記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黨支部
吳文詡、許付彤
山洪洶涌,暴雨突襲,一起起警情接連傳來。電話那頭,村民們焦急地呼救;電話這頭,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黨支部迅速集結救援力量,緊急組建黨員突擊隊,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爭分奪秒奔赴現場。
7月26日至29日,北京市密云區遭遇罕見強降雨。一夜之間,多個鄉鎮被洪水圍困。其中,距離太師屯鎮政府一街之隔的葡萄園村,地勢低洼,河水倒灌,全村500多人受災。
“大雨還在下,水漲得太快,片刻不能等。”太師屯消防救援站指導員牛蘊斐說,村口洪水已齊腰深,水流極快,救援舟艇被沖得無法前行。“我們坐在鏟車鏟斗上,艱難邁進。”
7月28日,消防救援人員在葡萄園村主路利用鏟車轉移受災群眾。(密云消防供圖)
眼前的情況萬分危急:屋頂、陽臺上站滿等待救援的村民,有人揮手,有人大喊,臉上滿是驚恐和無助,而屋子里是否有人員被困等情況,一時難以掌握。
牛蘊斐立即組織被困人員登上鏟車鏟斗,快速轉運到安全區域。同時,他向老鄉打聽老人或兒童被困情況,帶領幾名黨員和骨干隊員向更危險的地方挺進。
在一處房屋前,同行的入黨積極分子、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班長王博翻過圍墻,跳入深不見底的洪水,頂著暴雨和激流向房屋靠近,將多名被困村民拉上救援鏟車。
“抓緊我,不要松手。”在被困的老人家中,黨員消防員黃添偉利用救生衣的浮力仰躺并緊貼著水面,用身體做“擔架”讓老人平躺在自己身上。他咬緊牙關,用手劃水、用胸托舉,一寸一寸地往外移動,身后同伴拉著保護繩,與其協力推進。
用這種方式,黃添偉與同事先后營救出5名被困老人。黃添偉的身下是冰冷的洪水,身上卻是生命的重量。在這場與洪水的賽跑中,他與同事們一次次進行著頑強的生命接力。
在營救被困屋頂的張亞麗(化名)時,救援隊成員一遍遍大聲呼喊讓她上鏟車,但她待在原地不肯離開,焦急地望向不遠處平房頂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
“出來挪個車的功夫,水突然就漫上來,人回不去,只好爬到鄰居家屋頂。如果先走了,女兒看不到我會害怕。”聽著這番話,幾名救援隊員眼眶發紅。
牛蘊斐快速說道:“我們是專業的消防救援員,您先走,我們馬上就去救您的孩子。”在反復勸說下,這位母親哽咽著點點頭,但嘴里還在念叨:“快點救她……”
“好的!請放心。”牛蘊斐的回答鏗鏘有力。隨后救援人員克服困難來到小女孩身邊,將她安全轉移。
“還有人嗎?”“不要怕,我們來救你了”……每一聲回應,每一次轉移,都是消防救援人員在與暴雨洪水斗爭,拼命去守護村民的生命安全。
7月28日,消防救援人員在葡萄園村路口營救一名被困在三輪車里的群眾。(密云消防供圖)
一輛輛鏟車馳援而來,消防員們開展“拉網式”排查搜救,他們用鏟車鏟斗,將被困村民安全轉移,最終成功救助166人。
在這輪暴雨救援中,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黨支部將黨員業務骨干分配到各個救援車組,沖鋒在前、勇挑重擔。
為搜尋干峪溝村的失聯人員,太師屯消防救援站黨支部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們在損毀嚴重、崎嶇難行的山路上,冒雨負重徒步18公里抵達目的地,途中遇到待轉移群眾時,他們利用救援繩索幫助群眾成功渡過15米寬的大河,轉移至安全地帶;面對水量暴漲、仙居谷景區唯一通道被水流沖斷,多名游客被困,隊員們用繩索固定身體,渡過湍急水流,將游客全部安全轉移……
“太師屯消防站黨支部共有48名指戰員,平均年齡僅26歲,其中黨員17人。”牛蘊斐說,黨支部平時特別注重黨員隊伍建設,通過定期開展黨性教育、實戰化培訓等提升黨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本領,無論是在火災救援現場,還是在防汛救災一線,黨員們都沖在前、作表率,真正做到關鍵時候靠得住、頂得上。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救援車組就是一個拳頭。”北京市密云區消防救援支隊政委王立表示,在本輪抗洪搶險中,密云消防已安全轉移2000多名被困群眾。
“這次災害中,我們有包括黨員在內的14名消防救援人員家中也同樣受災,但大家始終堅守救援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王立說,“正是這份把他人安危放在前頭的選擇與擔當,讓每一次挺身而出的救援有了溫度,也讓風雨里的守護更加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