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初響,湖山相迎
步履堅定,夢想啟航
9月5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
500多名2025級本科新生
懷抱理想,跨越山海
抵達離科學最近的地方
跟隨國曉薇一起
走進雁棲湖校區
直擊報到現場!
“家”的第一聲問候
上午,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周琪,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艷芬在報到現場了解迎新工作相關情況,與新生及家長親切交流,并為初入校園的學子們送上美好祝福與殷切囑托。
新生及家長共300余人分批參觀了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感受老一輩科學家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感人事跡。“兩彈一星”精神,是國科大文化的歷史根基和精神脈絡。這場沉浸式的參觀學習,讓在場的新生及家長無不為之動容。
下午,國科大副校長鄭陽恒在東區禮堂新生家長會現場,詳細介紹了國科大的辦學理念、特色培養體系、校園環境等,幫助新生及家長們更清晰地了解學校“科教融合、育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科大黨委常委、副校長金德鵬走訪新生宿舍,與剛入校的新同學面對面交流,將學校的關懷與問候送到宿舍“家門口”。
開啟科學之旅
今年本科新生報到點
設置在雁棲湖校區西區羽毛球館
該館系中國科學院懷柔火箭試驗基地
組裝車間舊址
如今,它已全面換新
變為承載科學夢想的啟航之地
報到點現場
無處不在的暖心細節
讓剛剛抵達的你
在笑語與問候中
感受歸屬,擁抱溫暖
從這一刻起
歡迎正式成為國科大的一員!
校園新景,一見傾“新”
校道蜿蜒,道旗翩翩
“歡迎新同學”的標語溫暖綻放
校園以全新面貌,靜候你的到場
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
生活空間、食堂餐飲、運動場館等
新學期驚喜煥新
待你親身體驗、盡情探索
儀式感滿滿的打卡點
為你定格與國科大的第一張合影
和家人、朋友一起與校園景致同框
用鏡頭捕捉燦爛的笑顏
珍藏初遇的明媚與美好
“新”語“新”愿,夢想發聲
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奔赴
新國科大人
踏上了這片承載“兩彈一星”精神的熱土
傳承科學薪火,駛向星辰大海
來聽聽他們初來的心聲——
2025級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劉容伯
終于和我心儀的學校相遇,感覺非常欣喜。我對國科大的第一印象是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方理想的求學凈土。
今年是國科大第一年在吉林省招收本科生。得知消息后,我在心里埋下了報考國科大的種子。投身科研、報效國家一直是我的夢想,國科大深厚的科研實力吸引了我,培養模式也非常適合我,是我實現這一夢想的最佳平臺。
對于未來,我已有清晰的打算:在學習上,大一、大二階段筑牢數理基礎,踏實走好每一步;進入專業階段后,力求精益求精,為將來走向科研或相關領域做好扎實鋪墊。在學生工作方面,我渴望加入學生組織,通過服務師生、參與務實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組織、溝通與協作能力。在生活中,我也期待能夠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鼓勵、共同成長。
202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孫上若
我來自湖北武漢。此刻的我,真正體會到了何為“如愿以償”。能夠進入理想中的大學,心中充滿難以言表的激動,也夾雜著一絲對新環境的忐忑。我期待即將展開的一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同學相識,向學識淵博的師長求教,更渴望在這片科學沃土中,結識志趣相投的摯友。
我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與國科大招生老師深入交流后,我很快被學校獨特的培養模式所吸引。系統地學習能讓我們構建起廣博而深入的知識體系,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靈活調整專業方向,這種尊重自主選擇、鼓勵探索的人才培養理念,讓我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
2025級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鐘家樵
我來自四川廣安。我希望在國科大能夠更清晰地規劃自己的學業與成長,一步步踏實走向心中的目標。
我所選擇的是人工智能專業——一個令我深感興趣、充滿探索欲的領域。回想填報志愿之時,我也曾反復權衡、多方考量。而最終讓我堅定走向國科大的,是它深厚的學術積淀、獨特的培養模式,尤其是眾多院士能夠親自授課與指導的難得機會,以及為我們提供的舒適學習與生活環境。這一切,讓我看到了無限可能。
我想對未來的自己說:愿你不辜負此刻的決定,腳踏實地,勇敢前行,讓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值得回憶。
2025級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孔佑甲
我來自山東聊城,再次走進國科大的校園,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親切,濃郁的學術氛圍一如既往地縈繞在整個校園。與我曾到過的其他高校相比,國科大格外寧靜而和諧,師生們專注而篤行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著我,讓我更加確信這是一片能夠沉心學問、踏實成長的沃土。
我與國科大的緣分始于2024年暑假。當時,我有幸作為中國國家隊隊員參加第十七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雁棲湖校區,我與隊員們開展了實地實驗,測量湖泊水質、探討環境課題。更珍貴的是,我們得到了國科大老師和同學們的全程指導與陪伴。正是在那段時間,我切身感受到國科大嚴謹而開放的學術風氣、先進的科研條件以及自然與學術交融的校園環境——這一切,都讓我對這里產生了深深的向往。
我選擇生物科學專業,源于我一直以來對生命科學的熱愛。我堅信,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個領域已經取得諸多重大突破,而未來更充滿無限可能。我希望通過在國科大的學習,能夠在前人基礎上不斷探索,為國家生命科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在生命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特長,期待能在這個方向上持續深耕。
諄諄期許,殷切囑托
在孩子們開啟人生新篇章之際
家長們的眼中閃爍著驕傲與期待
言語中充滿信任與囑托
他們這樣說——
2025級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本科新生廖卓然家長
參觀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后,我們深受觸動。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們的堅守與擔當令我們十分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勇擔使命、追求真理的科研先驅,我們才擁有了今天安定和平的生活環境,國家才能不斷走向繁榮富強。
希望我們的孩子在國科大,學習科學家們刻苦鉆研、報效國家的精神,接過“兩彈一星”前輩們手中的火炬,繼承科學事業的光榮使命,以實際行動,讓薪火永續,成長為一名有使命、有情懷的科學青年。
2025級生物科學專業本科新生徐暢家長
我們來自江蘇南通。9月3日上午,我們全家一起收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心潮澎湃。當天下午,我們啟程出發,前往國科大。
我們參觀了校園,環境非常優美,還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住宿條件,讓我們感到十分安心。今天,我們又參觀了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深受觸動。老一輩科學家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無私奉獻,為國家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我們的孩子從小熱愛科學,對國科大十分向往。如今她夢想成真,我們希望她在離科學最近的地方,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珍惜機會、刻苦學習、潛心鉆研,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將來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2025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新生龐敦晨家長
今天非常有幸,在學校的組織下參觀了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內心深受震撼。我來自甘肅,我的家鄉就位于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附近。甘肅的省會蘭州也曾參與“兩彈一星”的重大工程,因此對這段歷史懷有一份特別的親切與敬意。老一輩科學家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令我無比敬佩。
我深知求學之路的艱辛與不易。正因如此,我更加希望孩子能珍惜在國科大學習的寶貴機會,認真讀書、刻苦鉆研,真正把“兩彈一星”精神融入自己的成長歷程中。
孩子所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我期待他心懷熱愛,志存高遠,在學業上不斷精進,將來能夠以自己研發出的技術成果,用實實在在的創造回報祖國。希望他像老一輩科學家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科技發展的洪流中。
暖心服務,安心相伴
為迎接從四面八方奔赴而來的新生與親友
國科大在首都機場、大興機場
懷柔南站等交通樞紐
專門設置新生接待站與接駁校車
守護同學們一程路途
溫暖你抵達新家的那一刻
“歡迎新同學”
不止是一句問候
更是一份溫柔的承諾
它藏在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中
融入從站臺到校園的點滴細節
迎新工作人員與志愿者
微笑指引、耐心解答
陪伴你褪去初來的陌生
從下車那刻起,安心便已在身邊
從今往后
校園鐘聲的每一次敲響
國科大橋上的每一次駐足
圖書館里的晨光與實驗室的燈火
皆成為你人生故事中的一部分
青春正好,不負時代
我們從這里出發
傳承科學薪火,勇擔強國使命
在這片榮耀與夢想交織的土地上
挺膺擔當,向高而攀
成長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與開拓者
你好,新國科大人!
奔跑吧,未來科學家!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制:薛立勝
監制:蔡曉娟
制片人:王月博
主編:劉佳
編輯:韓雅潔 孫曉彤
技術支持:王岳
頁面設計:顧榕楠 滿瑞 張宇彤
推廣:王京 劉倩 丁會超 倪靜靜 常瑤 沈雪 楊岳巍 金淳曦
《向Youngπ》系列可視化產品將聚焦中外“Z世代”群體,以青年的視角認識中國道路,以青年的思想理解中國的立場,以青年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為促進人類進步事業提供新動力。
聯系方式:86-10-88828193
86-10-88828221
電子郵件:caifang2024@126.com